蒙特梭利課程
蒙特梭利教育法
台中蒙特梭利
蒙特梭利
親子教養請先當好父母再來當朋友(1)
【請先當好父母再來當朋友】文/何翩翩
蒙特梭利
記得有一次到新北的一間幼兒園演講,告訴家長們:『爸媽只需當爸媽,不須當孩子的朋友』,結束後一位媽媽非常驚訝地跑來跟我分享,這句話完全點醒了她,原來當朋友不是學齡前父母該做的事。
在蒙特梭利的教育中也提到紀律與服從這件事,當然她說的不是那種權威式、上對下、不能反抗的傳統服從,而是一種依著自己能力去遵守合理規則的服從,是基於對成人的愛與尊重,因為想要自己變得更好的渴望,進而期待能從讓他服氣的成人那裏得到指導的渴望。
在「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」中告訴我們『教養關係,本來就不對等』,客觀來說成人不論在體型、智慧、能力等各方面都處於優勢,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做的是帶領孩子成長,如果把孩子當成對等關係的朋友來經營,其實帶給孩子的反而是更多的不安全感,讓孩子得不斷的測試、自己努力、甚至撞得滿身是傷才找到這個世界的規則,更會顯得不知所措甚至絕望。
我自己在現場遇到過不少所謂調皮搗蛋的孩子,刻意的忤逆成人,故意為了反對而反對,更多時候我看到的是孩子心底的呼喊:「難道沒有一個大人可以給我一個明確的方向嗎?甚麼都要問我、擔心我、徵求我同意,我才幾歲而已?我好混亂啊!!」
很多時候孩子的反抗是為了要找清楚的界線而不是無止盡的同理。
當這樣的孩子遇到一個規則清楚且合理的成人時,他們一開始還是會用各種行為挑釁與測試,但當他看到了成人堅定且合理的界線與帶領,慢慢就會感到一種安心,如同一條氾濫的河流,終於找到了他的渠道,可以放心地流往屬於他的大海了。
這樣心甘情願地跟隨,才能讓孩子找到真正的歸屬感,能夠尊重別人與團體的需要,接納他人的感受。
『不對等的關係,是孩子們獨立自主的基礎,對年紀小的男孩來說更是如此』(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),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,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或假裝你和孩子是一樣的,讓孩子接受事實是必要的,大人的確享有更多的權力、更多的自由,因為我們夠成熟,你甚至不用和孩子做過多的說明。
父母們千萬不要被自己過去不好的成長經驗困住了自己,要知道『管教從來就不是一種處罰,界線從來就不代表對立』,在我們拿掉鞭子、去掉傳統上對下的威權教育之後,剩下的不該是過度的同理與尊重,過早把孩子當朋友、當夥伴其實反而是一場災難的開始。
「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」中說著:『父母過度的照顧,與關心不足一樣,都可能成為孩子的負擔』。
父母是多麼獨一無二的角色,千萬不要把自己降格成孩子的朋友,更別害怕建立界線會失去孩子對你的愛,無所不在和有求必應才是最可怕的教養方式。
